民營控股公司是A股市場的基石,數量上是市場總規模的三分之二,但市值僅占四成。特別是2022年,在民營上市公司總數增幅略高于國企的情況下,民企總市值下滑11.32%,而同期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降幅僅為4.51%。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黃運成指出,民營控股公司2022年的利潤增幅弱于收入增幅,數量占比較高的五大行業也出現了業績分化現象。民營控股上市公司要提振發展需要強化技術研發,盡快自主掌控核心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民營公司市值下降11.32% 員工規模增長4.45%
截至2023年6月13日,A股市場民營企業數量有3475家,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66.7%,是A股國有企業數量的244%,占A股上市企業數量的絕對多數,是構成中國資本市場和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力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增長情況看,民營上市公司增幅為15%,超過A股總數增幅12.5%將近3個百分點,所占比例也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
截至2022年12月31日,A股民營企業總市值為361,022.75億元,同比下滑11.32%,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的41.16%;同期,民營企業員工規模達到1,212.28萬人,同比上升4.45%,體現出民營企業在經濟周期性轉變的沖擊下,資產規模下降的同時擴張了企業用人規模,對于社會就業起到了支撐作用。
民營上市公司利潤增幅不及收入增幅
從經營狀況來看,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上市民營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為181,418.30億元,同比上升12.07%,占全部上市公司營業收入總額的25.30%;2022年凈利潤總額為10,064.18億元,同比上升3.72%,占全部上市公司凈利潤總額的17.71%。此外,有近六成(2021家)民營企業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規模擴大,有近五成(1597家)民營企業在2022年實現凈利潤收入上升,有近四成(1254家)民營企業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與凈利潤雙升,在外部經濟環境的影響下實現逆勢增長,體現出民營企業的發展強韌性。
民營上市公司扎堆五大行業 計算機行業盈利出現明顯下滑
從申萬一級行業分布來看,民營企業上市公司數量前五行業分別為機械設備(406家)、醫藥生物(365家)、電子(316家)、基礎化工(290家)和計算機(276家),上述五類行業上市公司數量為民營上市公司數量的近五成(1653家),是構成民營經濟的重要行業。
制圖: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數據來源:巨靈財經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五大行業在2022年表現出明顯的冷暖不均和業績分化。截至2022年12月31日,機械設備近六成(234家)公司營收擴大,近五成凈利潤攀升(196家);醫藥生物近七成(244家)公司營收擴大,五成凈利潤攀升(191家);電子五成(160)公司營收擴大,逾四成凈利潤攀升(138家);基礎化工近七成(189家)公司營收擴大,逾四成凈利潤攀升(130家);計算機逾五成(147家)公司營收擴大,近四成凈利潤攀升(98家)。
從整體來看,除計算機行業外,其余四行業——機械設備、生物醫藥、電子和基礎化工均體現出在外部情況變動下,仍能穩定發展的能力。而計算機行業由于行業特性,對于進口物料、技術等制造材料需求很高,受到海外政策影響,進口材料及技術引進受到限制,導致行業內部緊張,盈利能力較去年下滑較大,亟需通過自研技術突破限制瓶頸。
黃運成指出,以小見大,民營經濟的核心為民營企業的經營,其它行業為避免遭遇計算機行業的同類狀況,必須強化技術研發,盡快自主掌控核心能力,以助力民營經濟、整體經濟高質量穩定發展,開辟自己的特色發展道路。
本文源自: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