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高的2022年,受到美聯儲持續加息影響,全球風險資產普遍回調,其中醫療器械領域更是隨之回撤明顯。
但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加息對風險資產的影響開始弱化,美元指數正在持續走低,港股醫療保健指數以及醫療器械板塊隨著后疫情時代來臨有低位企穩跡象。根據WIND數據顯示,醫療器械指數近一個月以來(3.24-4.26)區間振幅8.56%。
那么,在醫療器械板塊估值逐漸修復時,哪些領域最值得關注?為何率先布局血管介入精準診斷與治療的領頭羊潤邁德醫療值得一看?
(相關資料圖)
2023
春暖花開,復蘇正當時
回看2022年,醫療器械板塊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其中不少優秀個股也隨之表現震蕩。
一方面,外部環境動蕩,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風險頻發,避險情緒持續發酵,交易活躍度下降,上半年整體市場情緒偏好趨于謹慎。另一方面,由于“醫療保健牛市估值消化+疫情受益估值消化+政策預期混沌加速”帶來的估值消化,造就這波回撤力度較大。
從估值角度來看,當前的醫療器械板塊估值處于過往十年的歷史低位,極度具備吸引力。
根據WIND數據顯示,醫療器械PE為19.93倍,處于過往十年分位點為3.79%。這個3.79%是什么概念?這個數值不僅低于新冠疫情爆發前,更是低于過往十年水平。
圖表一:醫療器械PE(TTM)
數據來源:WIND,格隆匯整理 數據截至2023年4月25日收盤
在“估值低+基金持倉比底部+情緒底部”下,2023年醫療器械是否會迎來逆轉局面?筆者認為是肯定的,原因是行業的底層邏輯正在邊際回暖,持續向好。
從短期投資邏輯來看,政策邊際回暖中,醫療診療需求復蘇。近一年以來市場對于集采擔憂造成的消極情緒正在不斷消散。隨著創新醫療器械不集采、貼息貸款扶持、大型醫用設備配置放寬等政策東風下,后疫情時代下醫療器械利空擔憂正在消退。政策在不同維度上支持采購國產器械并給予大量政策傾斜,并持續鼓勵創新研發。伴隨著疫情因素消退,醫療就診需求逐漸恢復,醫療器械行業發展中蘊藏機遇。
從中期投資邏輯來看,政策重點關注人民健康方向不變。在《“十四五”規劃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中手術機器人作為治療裝備被重點提及,例如“攻關智能手術機器人,加快突破高精度定位、智能人機交互、多自由度精準控制等關鍵技術。”當前,我國醫療服務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但醫療供給能力短期內難以實現巨大提升。而手術機器人的應用有助于緩解乃至解決醫療服務供需不平衡,全面提高醫療供給的效率,擁有強勁的增長動力。頂層設計從預防、診斷、臨床三個層面設定醫療健康發展目標,將有助于醫療器械行業蓬勃發展。
從長期投資邏輯來看,人口老齡化下醫療健康需求量仍在加速。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加速,預計2030年將成為“重度老齡化”國家。隨著老齡化需求加速釋放,工程師紅利仍在,可選與剛需醫療共振驅動醫療器械持續擴容,細分領域擁有非常多增速高的黃金賽道,涌現許多投資機會,例如已經達到3.3億患者人群的心血管領域(數據來源:中國心血管健康疾病報告2019版)。
冠脈介入精準診療新時代開啟
那么,在醫療器械板塊估值逐漸修復時,哪些領域最值得關注?
浦銀國際研報指出,2023年重點關注產品創新性更高的醫療器械標的,該類標的股價和業績彈性更高,若醫療器械板塊估值整體修復,創新器械個股有望實現更快速的反彈,此外疫情中需求受到沖擊的產品有望在疫情后迎來累積需求的釋放。
其中,作為港股市場上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第一股”,潤邁德醫療在2022年不確定性因素較大的影響下,展現出強大的業績韌性,并且正在出現邊際向好局面,具有增長彈性。
從公司戰略發展的維度上來看,相較于剛登陸港交所時,如今的潤邁德戰略規劃更加明確清晰,機器人戰略落地,瞄準冠脈介入精準診療(診斷+治療)市場,覆蓋手術全流程。
一方面,在冠脈介入精準診斷方面,公司機器人系統數字功能學診斷模塊的核心產品:caFFR系統以及caIMR系統殺入國內冠脈精準診斷領域,為臨床醫生提供精準的參考指標,幫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法,正在逐步落地進入商業化階段。
另一方面,在冠脈介入精準治療方面,公司產品矩陣也在不斷擴充,并且通過推進FlashBot血管介入導航手術系統、Flash IVL系統、Flash RDN系統等在研產品管線,逐步落實并賦能機器人平臺前沿診療技能,通過診斷和治療兩個模塊產品的有機結合,潤邁德醫療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將輔助臨床術者制定更為精準的診療方案。
圖表二:潤邁德產品管線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
從業績維度上來看,潤邁德醫療的核心產品商業化進程持續加速,業績第一增長曲線逐漸清晰。公司在繼核心產品caFFR系統商業版圖擴大后,近期更是新添全球首個非介入式IMR系統caIMR系統拿到上市批文,有望向上打開市場天花板。
作為首批在中國商業推出基于冠狀動脈造影FFR系統的公司之一,潤邁德醫療的caFFR系統也是國內首個同時獲CE和NMPA認證的國產FFR測量系統。
對比起市場上已經上市的FFR產品,潤邁德醫療caFFR系統在使用便捷性、準確度、價格、平均手術時間等各方面都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作為無導絲介入式產品,caFFR系統無需介入評估,平均手術時間更短(小于5分鐘即可完成),并且還實現了95.7%的高準確度,高于所有國內開發的FFR測量產品,在創新類FFR產品中擁有不可取代的臨床價值。
憑借著差異化競爭優勢,caFFR系統上市后快速放量,即使在疫情反復期間依舊充滿韌性。根據公司年報以及此前發布的招股書數據顯示,caFFR系統銷售收入由2019年87.7萬元人民幣增至2022年8360.4萬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6.82%。2022年公司銷售毛利率為83.5%,整體保持高位穩定。
截至2022年底,公司分銷商已經覆蓋國內22個省、4個自治區以及4個直轄市,營銷網絡覆蓋廣泛。其中,目前已經超過1100家醫院使用過caFFR系統,超過400家醫院已經安裝系統,超過500家醫院完成采購審批程序,并有21個省份以及地區已經將caFFR系統專有耗材納入醫療保險報銷清單。
實際上,潤邁德關于caFFR系統的商業化開發并不止于此,而是還在不斷擴展適應癥范圍,并持續走向海外市場。根據公司披露,潤邁德醫療將caFFR系統的適應癥從目前范圍(即涵蓋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急性期后的患者)進一步涵蓋急性STEMI、急性NSTEMI和HFpEF的患者,市場天花板正在不斷打開。截至2022年底,caFFR系統已經在海外10個國家成功銷售,覆蓋歐洲、韓國以及非洲市場。其中,2022年新增韓國、南非與印度市場商業化,并成功獲得澳大利亞TGA認證,商業化版圖不斷擴展。
此外,公司的另一款核心產品caIMR系統作為全球唯一一個已完成確證性臨床試驗的非介入式IMR定量測量產品,2022年已經進入我國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并于本月正式拿到國家藥監局商業化批文,成為全球首個獲批商業化上市的無創IMR(微循環阻力指數)系統。
caIMR系統開創性的突破了傳統導絲IMR檢測的不足,給冠脈微循環帶來更加實用的臨床檢測手段。caIMR系統無需壓力導絲、血管擴張劑,無需改變術者手術習慣,通過血管造影圖像、TIMI血流速度、實時主動脈壓力以及優化的流體力學算法,即可在平均5分鐘內計算IMR值,這給推進冠脈微循環評估大規模臨床應用帶來新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潤邁德布局的兩款精準診斷產品并非獨立個體,而是可以通過相互協同的方式,形成“1+1>2”的效果,應用市場前景廣闊。
據灼識咨詢預計,我國冠脈患者數目將由2020年的1700萬人增至2030年約2880萬人,復合年增長率為5.4%。同時,隨著滲透率逐步增加,預計我國2030年冠脈造影測量總量將超千萬次。據悉,caFFR系統結合caIMR系統能夠通過協同覆蓋每年超過400萬造影患者,從而實現心肌缺血宏觀微觀的綜合診斷。根據灼識咨詢預測,在我國未來兩款產品的測量市場有望于2030年分別達到53.9億元和21.2億元,市場空間廣闊。
圖表三:caIMR與caFFR協同應用
數據來源:公司資料,格隆匯整理
長遠來看,公司布局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FlashBot也將成為業績增長的第二條增長曲線。
FlashBot血管介入導航手術系統是潤邁德醫療專有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平臺,未來有望能夠同時執行診斷和治療的“綜合診療全流程”。其設計能夠精確測量解剖結構和設備定位,并為醫生提供輻射保護,另一方面也能協助醫生克服人類的局限性,實現更高的成功率及更好的療效,最終使患者受益。
目前,潤邁德醫療FlashBot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已順利完成了多次動物實驗,預計將于2024年底實現商業化落地,并同時啟動歐盟CE注冊。未來潤邁德將持續對產品進行更新升級,以改善性能、提升操作體驗,并使適應癥拓寬至冠狀動脈、腦血管、腎血管、肺血管、外周血管、神經及其他部位。
而此前公司布局的caFFR系統和caIMR系統兩款產品,未來也將作為數字化功能學診斷模塊,集成在潤邁德醫療FlashBot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上,輔助制定血管疾病手術室一體化診療方案,以打造血管介入領域“航母”級平臺產品,逐步實現無人手術室。
小結
潤邁德醫療作為一家關注在龐大的心血管領域的醫療器械公司,如今已經邁出精準診斷的第一步,實現商業化的同時還在不斷擴展適應癥和出海版圖。而其下一步更是將要走精準治療,把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推向市場,想象力十足。
從資本市場上來看,在國內冠脈精準診療市場一片藍海的前景下,潤邁德已是該細分領域的佼佼者。如此具有市場前景的產品與公司,伴隨著醫療器械需求復蘇,公司核心產品商業化加速,開拓版圖能力持續加強,內在價值有望逐漸顯現,值得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