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多方面利好消息的驅動下,今日環保板塊再度迎來爆發,其中土壤修復、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凈水概念等漲幅居前。
消息面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印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升行動(2023—2025年)》,目標到2025年,環境基礎設施處理處置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200萬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網4.5萬公里,新建、改建和擴建再生水生產能力不少于1000萬立方米/日;全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能力達到70萬噸/日以上,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以上。固體廢棄物處置及綜合利用能力和規模顯著提升,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充分保障,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醫療廢物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民生證券指出,經過“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的高速發展,在“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指引下,當前我國環保行業已步入穩態化發展階段,環保產業在“量”上已達到可觀的規模,但在“質”上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通知》有望推動環保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美麗中國”建設。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昨日下午日本核污染水正式排入海洋,福島核污染水中含氚、碳-14、碘-129等60多種放射性核素,進入人體將產生極大損害,并且其中很多放射性核素尚無有效處理技術。
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今日,土壤修復板塊多股漲停,截至發稿,冠中生態、中蘭環保20CM漲停,珠江股份、百洋股份漲停,實樸監測漲超13%,中電環保漲超12%,遠達股份漲超9%,天晟新材、建工修復、博世科等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近期行業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對板塊企穩反彈提供助力。8月22日,農業農村部等部門聯合印發《鄉村振興標準化行動方案》提出,要集成創新標準化綠色生產模式,推動農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農業投入品管控、動植物疫病防控、綠色種植、健康養殖,以及漁業水域環境監測與生態修復、農業氣候資源區劃和開發利用等領域標準研制。
6月26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促進土壤污染綠色低碳風險管控和修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將土壤污染風險管控修復與城鄉規劃、項目建設管理流程有機整合,加強綠色低碳修復實踐應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高質量發展。
排排網財富研究部副總監劉有華表示,我國土壤修復行業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土壤是不可替代的環境因子,同時也是一種新的短缺資源。并且,近年來,土壤修復產業規模呈逐年增加趨勢,2015年產業規模為17億元,2017年增長至151億元,預計2025年土壤修復產業規模有望超達千億元。未來隨著利好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土壤修復技術的不斷提升,土壤修復行業有望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日本核污水排海引發極大關注
污水處理板塊漲幅居前,截至發稿,國中水務、百洋股份漲停,金科環境漲超16%,中電環保、唯賽勃漲超12%遠達環保、三達膜、清研環境、津膜科技等跟漲%。
昨日,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引發投資者對核污水凈化處理的極大關注,多家A股核污水處理相關公司回應了關于核污染水排放對公司的影響。
據東京電力公司介紹,核污染水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持續17天,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今年預計排放約3.12萬噸,氚總量為5兆貝克勒爾,約為東電年計劃排放量上限(22兆貝克勒爾)的兩成。據悉,核污染水排放后,大氣循環有可能將核污染水蒸發到云層,再化作雨水灑遍地球每個角落,潛在的危害難以估量。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年排污量約為350億立方米,但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僅為15%,全國超過80%的城市污水未經任何有效的收集處理就直接排放到附近水體。在國家政策帶動之下,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行業快速發展。2017—2021年,城市污水處理相關固定資產投資從約550億元增長至約1,2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0%。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污水處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行業政策利好催化不斷。5月11日,住建部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長效機制建設工作經驗》,推進“廠網一體”以及污水管網按效付費。
7月份,住建部和國家開發銀行發布《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其中明確重點支持內容包括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支持縣域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
未來隨著重磅政策的持續落地,預期行業持續高增長。
國泰君安認為,環保板塊微觀交易結構和低估值優勢突出。1)估值方面,申萬環保指數PETTM 22.02,位于歷史26%分位點;PB 1.49,位于歷史3%分位點;環保板塊估值仍然處于歷史底部區域。2)業績方面,環保公司通過轉型或內生增長,仍有成長空間。板塊2023年預測凈利潤同比增速38%,細分領域龍頭公司業績仍然處于快速成長期。3)交易結構方面,環保機構持倉處于歷史低位。以申萬環保指數代表板塊,2023Q1環保機構持倉0.64%,處于歷史較低水平。
對于土壤修復板塊的投資機會,黑崎資本基金經理曾盛表示,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土壤修復作為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土壤修復行業有望迎來加速發展。建議關注兩主線投資機會:首先,具有土壤修復核心技術及研發實力的企業,其次,具有土壤修復項目的開發和工程承包商的上市企業。
山西證券指出,中央各項“十四五”環保產業政策規劃陸續出臺,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再生水資源化利用、污泥無害化處理等細分行業市場空間將不斷深化擴大。
國盛證券研報認為,過去三年環保板塊表現低迷,估值、持倉等仍均處于低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等污染治理運營為重點發力行業,看好技術優勢強、壁壘高的企業。
關鍵詞: